地籍異動即時通有多重要?5分鐘讓你一次看懂!

房子在我名下,為什麼還會被抵押貸款?因為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偽造文件或程序漏洞,悄悄奪取產權,透過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能第一時間掌握產權變動,快速攔阻異常操作,有效防範土地被詐騙的風險!

土地詐騙為何越來越多

土地詐騙案件近年來頻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不動產價值高

土地和房產因為具備極高的市場價值,成為詐騙集團的主要目標,他們為了追求巨額利益,精心策劃犯罪手法,投入大量精力,專門針對這類資產進行詐騙。

法律漏洞與複雜程序

不動產交易涉及複雜的法律程序和文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中的漏洞進行詐騙,常見手法包括:

  • 偽造債權文件:假裝有借款關係,偽造借據或本票,並向法院申請調解,藉此取得不動產的權利,進行非法交易。
  • 冒用身份:偽造身分證或印章,冒充所有權人,申請補發不動產的權狀或印鑑證明,再用來進行非法買賣。
  • 偽造公文書:偽造地政機關的文件,直接更改不動產登記資料,將土地或房產登記在自己或其他人名下,進而非法佔有。

防範意識不足

許多人對不動產相關流程不熟悉,尤其是產權異動或抵押設定的細節,缺乏主動檢查的習慣,容易忽略潛在的風險。

科技發展帶來新型態詐騙

隨著科技進步,詐騙手法也不斷翻新:

  • 利用網路發布虛假房地產廣告
  • 偽造精美的假文件和網站
  • 假扮專業人士,用虛假的身份贏取信任,進行詐騙。

這些手法透過科技的手段變得讓人難以分辨真假,更加容易上當受騙。

高齡化社會

高齡化社會帶來獨居老人的增加,詐騙手法專門挑這些弱勢群體,特別是沒辦理繼承的不動產,利用繼承人不知情的狀況下非法轉移產權,也是詐騙的手段之一,為了進一步防範這些風險,可以使用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透過即時通知功能,隨時掌握不動產的異動情況,早點發現問題並採取行動。

地籍異動即時通

什麼是地籍異動即時通?

延伸閱讀:以房養老|房屋抵押貸款後還能繼續住嗎?用試算找出6大隱藏危機

地籍異動即時通是內政部自105年10月31日起,推出的免費服務,主要目的在於防止不動產被偽冒抵押貸款或移轉。

會有兩種情況(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收到地籍異動即時通的通知,取決於選擇的通知方式:

  • 收件通知
    當地政事務所收到有人申請變更不動產的登記(例如想要轉移所有權或設定抵押權)時,系統會立刻發送通知(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告訴所有權人,這時變更還沒完成,純粹是有人提出申請,讓所有權人提早發現異常並採取行動。
  • 異動完成通知
    當地政事務所完成登記手續後,系統會再發送通知到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告知所有權人不動產的權利狀態已經正式變更,確認登記已經完成。

地籍異動通知能在土地或房屋發生買賣、贈與、抵押等變動時,馬上通知你和指定的人,並且在第一時間確認是否是本人操作,若有異常,還能立即向地政事務所提出異議,暫停程序,避免產權被非法轉移,確保財產安全。

什麼是地籍異動即時通
圖片來源:內政部地政司

地籍異動即時通的功能

  • 即時提醒產權變動
    當土地或房屋發生買賣、贈與、抵押等產權異動時,地籍異動即時通會立即通知登記的所有權人,讓他們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情況。
  • 防止未授權操作
    如果未經過本人同意而進行產權異動,所有權人能馬上採取行動,例如向地政事務所提出異議,暫停登記程序,避免不動產被非法處理。
  • 提升財產安全
    這個服務能幫助所有權人即時掌握不動產的變動資訊,幫助所有權人更快採取行動,避免損失,讓財產更安全。
  • 申請簡單方便
    申請方式很簡單,可以選擇到地政事務所辦理,也可以在線上申請,還可以在登記不動產時直接開通這項服務,不需要額外負擔。

這項服務是免費的,但只有不動產登記在自己名下的人才能使用,如果房產是登記在其他人名下,就無法申請這個服務。

地籍異動即時通申請方式

目前提供線上申請和臨櫃申請兩種方式,以下詳細說明:

臨櫃申請

申請人: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人本人、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權人。

準備文件:

  1. 填寫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的申請書
  2. 準備身分證明文件正本(如國民身分證、駕駛執照等)。
  3. 可以到全國任何一個地政事務所申請,沒有限制要在房子的所在地才能申請。

線上申請

申請人:土地或建物所有權人本人。

申請方式:

  1. 登入內政部地政司數位櫃檯
  2. 使用自然人憑證(個人)或工商憑證(法人)。
  3. 填寫線上申請書。

提醒:系統會自動根據你的不動產資料,將你的線上申請案分派到管轄的地政事務所處理,你無法選擇其他地政事務所,這與臨櫃申請和併土地登記案件申請的內部轉送有所不同。(內部轉送是指申請時,地政事務所會幫你把資料送到負責處理的地政單位)

併土地登記案件申請(例如買賣、贈與、繼承等)

  1. 申請人:剛取得土地或建物的所有權人、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權人。
  2. 準備文件:先把申請書填好,然後在辦理土地或建物登記時,一起提交申請。(不需要另外跑一趟,申請通知服務可以和登記手續同時完成。)
  3. 可以到全國任何一個地政事務所申請,沒有限制要在房子的所在地才能申請。

注意事項:

  • 法定代理人證明
    如果是法定代理人(例如父母幫未成年子女辦理,或監護人幫受監護的人辦理),需要提供證明雙方關係的文件,像是戶口名簿(可以看到父母子女關係)或監護文件(顯示監護權的法律文件)。
  • 被授權人證明
    如果是代替所有權人辦理申請的人(被授權人),需要提供授權書,證明所有權人授權給這個人幫忙處理事務,這份授權書需要經過合法驗證,例如由地政機關、公證處或其他單位驗證,證明授權是真的。
地籍異動即時通申請方式
圖片來源:內政部地政司

無論選擇哪種申請方式,地政事務所完成檔案建立後,會以申請人選擇的方式(如簡訊或電子郵件)發送通知,確認申請已完成,通常不會超過三個工作天,此服務為免費提供通知,幫助擁有不動產的人即時掌握權利變動情況,有效提升財產安全保障。

遇到地籍異動異常該怎麼處理

  1. 確認異常原因
    收到異動通知後,先確認這是不是自己或家人授權的操作,如果不清楚變動的來源,可以打電話或查詢來確認。
  2. 立即聯繫地政事務所
    如果覺得可疑,立刻打電話給地政事務所,或直接去現場查詢,提供不動產的資料和相關證明,確認變動是否真實。
  3. 提出異議或申請暫停處理
    如果確定是異常(比如有人未經允許操作),可以向地政事務所提出異議,要求暫停相關程序,避免不動產被非法轉移。
  4. 準備證明文件
    根據地政事務所的要求,準備相關證明文件,例如身分證明、不動產權狀或授權書,配合進一步處理。
  5. 採取法律行動(如果需要)
    如果確認是詐騙或非法操作,先向警方報案,然後尋求律師或法律協助,保障自身權益。
遇到地籍異動異常該怎麼處理

如何提高防詐意識

  1. 保持警覺
    面對陌生來電、簡訊或電子郵件,尤其是有關金錢、不動產或個人資料的內容,要保持警覺,不要輕易相信不認識的人,冷靜判斷,多方確認訊息的真實性。
  2. 學習相關知識
    提升對不動產相關法律與登記流程的了解,熟悉產權變更、抵押等手續,也可以參與政府或單位舉辦的防詐騙課程,了解常見的詐騙方式和應對方法。
  3. 保護個人資訊
    個人應妥善保管身分證、印章、權狀等重要文件,避免隨意交給他人,也不要在不明網站或應用程式上輸入個人資料,此外使用網路時需謹慎,選擇安全的網路環境,避免透過公共Wi-Fi進行有關個人資料的操作,以降低風險。
  4. 仔細核對
    處理不動產交易時,找可以信賴的專業人士協助(如地政士或律師),並仔細核對所有文件內容,若遇陌生人要求代辦或簽署文件,先確認真實性,確保不被詐騙。

延伸閱讀:2024貸款詐騙手法,學會判斷免落陷阱

地籍異動即時通常見問題QA

如果我經常不在國內,異動即時通可以設定其他人接收通知嗎?

可以,為了增加接收通知的機會,申請時可以填寫最多 2 位指定通知對象(如家人或朋友)的手機號碼或電子郵件信箱作為接收通知的方式。

如果換了手機號碼,異動即時通要更新嗎?

如果選擇透過手機簡訊接收異動即時通的通知,之後若更換手機號碼,需要前往地政事務所重新申請聯絡方式,確保通知能正常接收。

如果我已經有申請異動即時通,再買房子的話還要再申請嗎?

需要,因為地籍異動即時通是依照不動產所在地的地政事務所資料庫建立的,以下情況需要重新申請:
.不同縣市或區域的另一筆不動產
 如果是在不同縣市或區域擁有其他的房地產,需要為這筆不動產重新申請服務。
.新購外縣市的不動產
 如果新買了一間不動產,特別是在外縣市,也需要重新申請即時通服務。

地籍異動即時通要錢嗎?怎麼看有沒有申請成功?

.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服務和接收通知都是免費的,不需要任何費用。
.地政事務所會按照規定建立檔案,完成後會以你選擇的方式(例如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表示申請完成。

如果我同時擁有多筆不動產,會收到多則通知嗎?

是的,每一筆發生異動的不動產都會單獨發送通知。

地籍異動即時通和實價登錄有什麼關係?

地籍異動即時通和實價登錄是兩項不同的服務,但都跟不動產資訊透明化有關。
.地籍異動即時通:提供不動產所有權人即時掌握名下不動產權利異動的第一手資訊。
.實價登錄:揭露不動產交易價格資訊,促進市場透明化。

地籍異動即時通如何防止不動產被盜賣?

地籍異動即時通能快速發現不動產的異動情況,雖然無法完全防止被盜賣,但可以及時了解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向地政事務所申請暫停異動或報警處理。

公司或法人名下的不動產可以申請嗎?

可以,需要由法定代表人或經過授權的人員提出申請,並提供公司登記證明、代表人資格證明以及申請人的身分證明等文件。